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摄影摄像报道 6月14日,端午节的早晨,四川乐山市苏稽镇一处路口,86岁的陈少洪老人,像往常一样推着三轮车卖粽子。粽子的价格也和往常一样,5毛钱一个——这个价格,他已经卖了20多年,更早之前是2毛钱一个。 这些年,不断有顾客劝他涨价,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我又不图挣钱,卖粽子是为打发时间,挣点钱够生活就可以了。”老顾客和周围的居民们对此钦佩不已,亲切地称呼他为“粽子爷爷”。 一个粽子只卖5毛钱 一个粽子只卖5毛钱 大家都叫他“粽子爷爷” 大家都叫他“粽子爷爷” 陈少洪今年86岁,是土生土长的苏稽人。早晨7点,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双红村,隔着马路一眼便看到了在苏稽家喻户晓的“粽子爷爷”。 “粽子爷爷”的背微微佝偻着,系着一条白色的围裙,头上戴着大大的斗笠。陆续有附近的居民想来买粽子,但却失望而归。陈少洪向大家解释:“今天端午节,煮的两锅粽子都卖完了,要吃的话改天赶早来买。” 陈少洪卖的粽子都是他自己手工包的,凌晨2点起床煮粽子,天亮后,用三轮车把热气腾腾的粽子拉到路口售卖,“每天包100多个粽子卖,卖完了就回来。”陈少洪介绍,他的粽子有两种口味,红豆咸味粽和白粽子,搭配白粽子的是两种甜味蘸料,一种是芝麻花生白糖,另一种是翻砂红糖浆。 粽子虽然售价只有5毛钱,但是老人对粽子和蘸料的味道、品质没有丝毫马虎。粽叶选用的是笋壳叶,制作前要先浸泡。他说,笋壳叶比箬叶包的粽子,清香味更浓一些,口感上也更加清爽。 红糖蘸料是拿一块红糖,加热水放在石舂里,一点一点舂化成绵密的红糖酱。舂出来的红糖浆,甜度适宜,绵滑带砂,白粽子搭配红糖浆,也是最经典的吃法。另 一种白糖蘸料,在白砂糖中加上芝麻和花生碎,剥开粽叶后,用竹签把粽子穿上,在白糖蘸料里滚上一圈,白糖渐渐融化成糖水融入软糯的粽子,芝麻和花生的脆香使其口感和滋味更加丰富。 一锅粽子只挣几元 一锅粽子只挣几元 顾客提议涨价老人婉拒 顾客提议涨价老人婉拒 陈少洪的家,距离摆摊的路口只有不到30米。因为是端午节,平日里只卖一锅粽子的他,今天特地多煮了一锅粽子,没想到拉出去一个小时就卖完了。“今天收了个早工,明天休息一天。”陈少洪将三轮车慢慢推回家,在家里等着老父亲回来的陈惠秋,赶忙上前打开两扇木门,帮父亲收拾着。 陈惠秋是陈少洪的小女儿,平日里会帮父亲买食材,包粽子。“我们一年只休息3天,端午节的第二天,中秋节的第二天,以及大年初一。平时无论是寒冬酷暑,刮风下雨,父亲都要到路口卖粽子。” 用料扎实的粽子,一个只卖5毛钱,实际上利润极其微薄。陈少洪说:“一锅粽子除了物料成本,挣不到10块钱。”周围邻居和常来吃粽子的老顾客,都认为只卖5毛钱一个“太吃亏”,支持陈少洪涨价。邻居说:“他这个价格都是20多年前的了,现在物价涨了,食材、人工等成本算下来,根本谈不上赚钱,相当于做公益了,所以我们都支持他涨价。” 从上世纪90年代初,靠卖粽子养家糊口的“粽子爷爷”陈少洪,其实曾经涨过一次价。“最开始我是卖2毛钱一个,后来物价上涨,就卖5毛钱一个。” 距离第一次涨价,已经过去了20多年。对于周围人建议的第二次涨价, 陈少洪坚决不涨:“最开始卖粽子是为了挣钱,儿女们成家立业,对我也比较孝顺,经济上不存在困难,也没有经济负担。现在卖粽子,不是为了挣好多钱,老了没啥子事干,包点粽子卖可以打发时间,同时也方便上班的年轻人,吃口热乎的早饭。每个月有个200多元的收入,能把我基本生活维持起来就行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