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明月》讲述了省歌舞团演员紫薇和朵拉的故事 她俩由于在单位受到不公正待遇,借助与华侨结婚来到美国,希望在异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美国后,由于和彼此的丈夫没有共同语言,她俩先后出现婚变 后来,紫薇认识了台湾商人大卫,大卫使出各种手段追求她,又用假离婚协议把她骗到手 被金屋藏娇的紫薇遇到大卫的妻子奎恩时,才知道大卫根本没离婚,她为此受尽了奎恩的羞辱 紫薇奋力挣脱大卫的感情牢笼,独自带着孩子漂泊在人海中 朵拉走的却是一条与紫薇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为完成音乐梦想,她到处打工,吃尽苦头,却始终保持民族气节 她用自己的骨气和音乐才能,打动了好心人林达和作家伊丽莎白,并用中国气派的民歌震惊了舒尔茨教授,在他的帮助下考入音乐学院,获得全额奖学金,后来还成为“中美交流中心”的总经理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愈加频,1986年,柯岩出访墨西哥、古巴与美国 1990年,柯岩再赴美国,去新奥尔良图南大学访问 先后几次去美国探亲、访问,柯岩几乎走遍了美国东、西部的主要城市 在此期间,柯岩和移民朋友在一起非谈人生、谈婚姻、谈家庭子女、谈音乐、气功,谈全世界妇女都关心热爱的话题 无论老移民还是新移民,谈及自己的生活,都是一把辛酸泪 她们中有人是涉外婚姻,不仅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还要努力融入各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圈子,需要有更多的人生智慧才能处理妥当 透过她们华丽的外表,柯岩仿佛看到移民们不断进取的生活场景 更令人感慨的是,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海外游子始终牢记着故土和亲人,还不许自己的子孙后代忘本、忘根,中文学校也应运而生 不过国外的中文学校大多是义务教学,由热心的太太、小姐充当教员,她们兢兢业业地把中华文明的火种在异域传递下去 几代华人同胞在海外艰辛创业谋生的经历和不肯屈服的精神,激发了柯岩的创作灵感,构思出了长篇小说《他乡明月》 罗朵拉罗朵拉是音乐家的女儿,从小就接受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 十年动乱中,父母被迫下乡劳动,少年的朵拉带着弟弟、妹妹独立生活,与他们一起坚持练琴、练声 “四人帮”垮台后,她很快成为歌舞团的歌星 她坚强肯吃苦,好学上进,但也任性幼稚,不够成熟 当歌舞团团长假公济私打击报复她时,她不是正视困难却回避矛盾,和紫薇一起嫁给美籍华侨而出国 在美,她不甘沉沦为家庭主妇,一心想上学深造,为此而与没有感情基础的吉米分手,以打工养活自己,并挣学费,饱受冷待漠视 但她不辱民族气节,自强不息,自爱自立,终于考中美国名牌音乐学府,荣获民歌大奖及全额奖学金,并与导师舒尔茨创办了中美音乐交流中心 紫薇没有什么文化的紫薇因其特殊的美丽,被歌舞团招为报幕员 她因为支持朵拉也受到团长的打击,抛弃了心爱的初恋情人周峻,违心地嫁给朵拉的表哥,去了美国 没有爱情的婚姻,复杂的公婆妯娌关系,使她经常处于痛苦、懊恼、孤寂、空虚之中,时常回忆起她与周峻离别的情景 在空虚中,她落入有妇之夫卢大卫的罗网,最后不得不隐姓改名到一个小地方生活,沦落为陪酒女郎 几经波折,她才深切认识到,他乡明月根本不像传说或想象的那样美妙,感到还是“月是故乡明” 舒尔茨美国音乐学院副教授 舒尔茨在伊丽莎白的请求下,用屈尊降贵的姿态听朵拉弹琴、唱西方歌曲 他以盛气凌人的贵族气派进行了一番拷问式垂询,直到朵拉显露出经过正规音乐训练的底子,他才似乎惜语若金地指点一二 终于,在朵拉动情地,似乎用自已的生命唱出中国民歌《走西口》时,倨傲的舒尔茨大惊,越来越动容,直到脱口而出地说:“真美,真细腻,真漂亮,了不起,真令人惊 ”事情急转直下,懂音乐、爱惜人才的美国教授舒尔茨不但要走了朵拉的录像带、录音带,给她留下考试的必读书目,而且还答应为她选择考试曲目,亲自指导她练习 最终,舒尔茨教授情不自禁的爱上了这位坚强美丽、有才能的中国女性,加入到追求她的“竞争者”的行列 作者柯岩站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上,在《他乡明月》中正确地描写和处理了一个非爱国的生活故事,引导人们客观地和辩证地观察美国、了解美国、认识美国 形象地富有说服力地告诉读者:在美国,机遇与陷阱同在,挑战与危机共存,无处不是充满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激烈竞争 作者因此摒弃了一批离国他居的文化人于不自觉中舍弃本民族文化的屈辱意识,并通过朵拉这个形象揭示了第三世界民族只有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魂,才能获得世界承认的可能性,抒发了作者理想主义的诗情画意 小说以一幅幅带血带泪的生活画面和悲剧事件,准确地展示美国是富者、强者的天堂,贫者、弱者的地狱 因此,《他乡明月》像一面镜子那样反照出美国那个扑朔迷离的梦幻世界的真实面貌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作者通过小说的艺术世界,以丰富的含蕴深刻地启示读者:只有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客观地观察美国,辩证地分析和了解美国,才能正确地认识美国和对待美国;只有热爱祖国和人民,自觉地无条件地永久地报效祖国和人民,才能真正找到正确的人生座标和价值取向 写法特色小说在写作方法上,采用选取典型法、串珠法、人物耳闻目睹法,以增强真实感,达成真实的品格 作者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精神,以少胜多、以个别表现一般之艺术效果 写旧金山之景点与风物,只选取最有典型性的海滨风景、渔人码头、怪店鬼节、娱乐赌城等景观,而旧金山的自然环境、文化娱乐、风土人情则尽在其中了 又如选取中华文化传统的典型意象之物月亮,来抒写游子的千种风情,切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倍觉动人、亲切而真实 再如,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之下如何写出真实中国,这在全书的结构之中属略写的部分 作者选取了改革开放及其进程这一件事情,且又采用近乎速写的笔法,写出了中国充满活力的真实现实 而前面所述美国家庭生活方式之长幅画卷,则主要运用串珠法,把过去与现在的分散的生活细节经过筛选之后连缀起来的,因为连缀起来才能窥见全豹,才能更加真实 而这个串珠法不是作者外加上去的主观的撮合,而是通过书中的人物,主要是通过朵拉与紫薇的经历,而亲身耳闻目睹去写出来的 这种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乡明月》的真实品格 一方面由于它所描写的生活如亲临其境一样的逼真,这是客观的存在;另一方面也由于它采用了这个方法而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小说不采取“一边倒”的肯定与否定、歌颂与鞭挞的写法,而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既写出在异国他乡华人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气节,也写出尊重他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既写出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本质和对立形态,也写出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组成部分的中西文化的交融、渗透和互补的影响;既写出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写出侨居国人民对中国人的深情厚谊;既写出借嫁人出国的幼稚病伤害着读者的民族感情,也写出作家“哀其不幸,怒其无知”的爱憎态度,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既描写人物心灵的黑暗王国、性格悲剧和丧失理智的疯狂,也写出人物心灵追求光明的演变轨迹、性格冲突向正面转化的历史,着力展现人物接受苦难生活所启示的真理,逐步走向觉醒和成熟;既写出命运的艰舛和人生的血泪,也努力捕捉富有生活逻辑的幸运和成功的机遇,准确揭示人物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付诸生活实践造成的不同结果 结构特色《他乡明月》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把中国和美国的具体生活环境变换着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以中国歌坛两位年轻女演员罗朵拉和紫薇对所在单位的领导人“老狼”的作风不满、借嫁人到美国去的坎坷经历和遭遇为主线,以朵拉的妹妹米拉、紫薇的恋人周峻坚持在中国国内的行动为副线,相互交错描写,引出一批唐人街老华侨、新移民及其生活故事,以辩证的观点,细腻但又不乏锋利的艺术雕刀,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基调,生动地刻画罗朵拉和紫薇两位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人物特色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朵拉和紫薇等典型形象,通过她们曲折的遭遇,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小说构思精巧,通过两个主人公为了求学、谋生,从中国,到美国,广泛描写了各阶层、各方面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刻地展现了美国社会,包括唐人街在内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曲折感人,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语言流畅优美,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部融诗歌、戏剧与小说于一体的,充满艺术美、诗意美的作品 修辞特色在具体描述中,作者运用中国诗画中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通过行文省略、跳跃或突转,以及朴讷含蓄的结尾 造成艺术空白 这是诗体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诗歌常用的想象、联想 以及象征、比喻、设问、排比、拟人、复迭、夸张、意象、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组成语句和句群,使语言更抒情,更流动 更具色彩感和韵律美 小说大量选用诗、韵文和信件(诗词十几首,信件五封)入书,对加强与舒缓情节和行文的节奏 对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对强化小说的抒情氛围,扩大作品的信息量和思想内涵 这种手法,但见情性、不见文字,以具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 如全书的结尾:“他们的故事结束了么 应该没有 他们都还年轻,人生还在前头,故事也才刚刚开始……”这样结尾,十分含蓄蕴藉,留下了丰富的让人回味让人思索的空白 使作品的说教味减少,信息承载量扩在,艺术表现力增强 获奖记录1995年,《他乡明月》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影剧改编1992年5月,《他乡明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播”研究委员会制成30集广播小说,在全国三十家电台播出 1994年,该小说由河北电视台改编制作成28集广播连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由牟云、刘纪宏演播 1995年,该小说由柯岩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 1996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26集电视连续剧《他乡明月》由巫刚、李媛媛、赵越、孙淳、付丽莉参演,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陆续播出 出版时间作品名称作者ISBN出版社1992年02月《他乡明月》柯岩7-5059-1676-9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柯岩(1929年7月14日—2011年12月11日),原名冯恺 1948年入苏州教育学院戏剧系,1949年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56年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专业创作,后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任《诗刊》常务副总编 曾当选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委会名誉委员 著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雷锋》《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船长》《美的追求者》《癌症≠死亡》,中短篇小说《高压氧舱》《道是无情》,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戏剧剧本《相亲记》《记着啊,请记着……》,电视系列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