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经说哲学是他的职业,文学是他的爱好,政治是他的义务。这是一种谦辞。作为一个哲学家,胡适是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之一约翰·杜威的著名弟子。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其父胡传,曾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从小就智力出众。在中国革命前的黑暗时期,作为英语教师的他变得越来越委靡放荡,还曾经因为与警察吵架而坐过牢。后来他振作起来,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然后又于1915年至1917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继续深造。胡博士的四卷本留学日记现在仍然是中国的畅销书。
对胡博士来说,文学远非仅仅是爱好。他本人便是中国文字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领导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白话文运动,在几年时间里,将中国的书面语言改造得与口头语言非常接近,从而打破了士大夫的文言文垄断,使普通人也容易学习读写。1930年他成为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一直到离开那里就任美国大使。
胡博士从很久以前就开始通过著书立说阐明其政治主张。在性格上,他是一个和平主义的自由派。他曾多年猛烈攻击蒋介石委员长的一党专政的政府,其文章后来结集为《人权杂谈》出版。但是当日本染指中国之后,胡博士抛弃成见,投到委员长麾下(但他没有加入国民党)。他不断显露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早在1937年10月,他在旧金山的一次演讲中告诉美国人:“现代世界已经由无线电波和越洋快船连成一个整体,再也不存在孤立的国家了。……上次大战中,具有扩张野心的国家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愚蠢行径把你们拖入战争中,同样的情况在目前这场战争中将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