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的奇怪遗迹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津巴布韦及其周边共有200多座规模不同的石头城,不论从国名、国旗、国徽和硬币上,石头城都被当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可见当地人颇引以为豪。津巴布韦的居民大部分为马绍纳族和马塔贝勒族人。马绍纳人把散布于当地的200处大小石头建筑的每一处废墟称为“津巴布韦”,而把位于维多利亚堡东南部(距首都哈拉雷以南320千米处)的一大片石头城的废墟称为“大津巴布韦”。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希巴皇后的首府,在11到15世纪期间,关于绍纳城的班图文化有一段独特的描述。这座城市,面积将近80公顷,在中世纪作为重要的贸易中心而闻名。
大津巴布韦遗址三面环山,整个的遗址范围包括山顶的石岩和山麓的石头大围圈及其东面的一片废墟,它们共同组成了相互联系的建筑群,而另一面则是波平如镜的凯尔湖。据考证,这座石头城建于公元600年前后,是马卡兰加古国的一处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三组建筑:早期的一些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古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筑在山上,城墙高10米,厚5米,全长240米,由花岗岩巨石砌成。内城建在山坡谷地,呈椭圆形。城内有锥形高塔、神庙、宫殿等,都由石块砌筑,而且这些建筑的入口、甬道和平台等都是在花岗岩巨石上就地开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