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编自发生在19世纪非洲西海岸的真实历史事件. 明知成功無望,就算是死也要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這究竟是為了理想壯烈犧牲的肅然起敬,還是完全撼動不了世界,徒勞無功的愚蠢至極,我想連當時的若松孝二自己也是滿腦子的困惑.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劇烈拉扯之中,導演確實把新左運動後期日本青年不願面對革命行將失敗的殘酷事實,揮之不去的頹廢消極、不知所措、滿懷絕望的情緒帶出銀幕以外,直抵觀眾的心坎. 儘管若松對這群意氣用事,只依賴躁動的荷爾蒙思考問題的年輕革命者很是失望,看著結局October落寞而堅定的背影,我們又能感受到若松導演冷峻面容背後的同情,血氣方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投入必然會輸的戰爭裡,只為了將那抹鮮豔的紅色旗幟飄揚於全世界,至死方休. 若松執意要為赤軍去魅化,還原接近真實的形象,我想也是為了祭奠一個時代,理想殞落的無力與悲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