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即合并两掌于当胸, 集中心思,恭敬礼拜,本为印度古代所行敬礼之法 印度人认为,人的右手为神圣洁净之手;左手则为染污不净之手,故有根据不同场合而分别使用左右手之习惯 并且认为,若将两手合二为一,则可视为将人类神圣洁净之面与染污不净之面合一,故藉合十来表现人类所具善恶同体的真实面目,后为佛教所沿用之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躁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 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 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 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如果谈话的时间较长 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 改成操手(放掌)姿势,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萨顶礼,可以用问讯或礼佛的姿势表达心意之外,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也可以五体投地行跪拜礼;但如果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式代替,同样能表达虔诚的心意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长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 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 合十又称合掌,其中内含有十六种意义: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 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 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 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 十指合于一处 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 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 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 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 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 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 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 杀、盗、淫、酒皆赖于手 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这是“贪” 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 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 现在,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 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 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 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 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虚妄 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 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六、合掌又称合十 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国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 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九、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 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义 所以,双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十、本师释尊,左面有目键连,神通第一 神通显示智慧善巧,通达无碍 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 右边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择善而行,故表“行” 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 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 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 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 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 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 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 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 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 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画饼 《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 右手多动,代表“觉他” 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 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 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 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 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 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 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 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养 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 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 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 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 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 花开结果,即是菩提 原为印度的一般敬礼,佛教徒亦沿用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明公恕斋 ,尝为 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 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馀矣,见公合十肃立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了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这佛像有二尺来高,金光闪闪,满脸堆笑,双手合十,瞅着人间 ”参见“ 合掌 ” 1 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 2 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 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