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原名杨世峻,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间,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回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 早年经历 杨勇,原名世骏,1913年10月28日出生于文家市清江一贫农家庭。1926年在里仁学校读书时,参加劳动童子军,任队长。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马日事变”,随浏阳农军攻打长沙,不久败走江西、常德等地,年底回乡。1929年考入浏阳县立中学学习。1930年春因父病辍学,参加第八区苏维埃政府工作。1930年2月,经县委选派到平江黄金洞红五军随营学校政治队学习,在此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分配到红三军团第八军,历任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大队长,连副政委、政委,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处处长等职。1933年10月,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并在洵口战役立功,获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斗。到达陕北后,红三军团改为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杨勇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委兼副团长。在平型关与日军作战中,胜利完成了攻坚任务,但不幸负伤。伤愈后,到襄垣、武乡等地扩军3000多人,成立补充团任团长。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10大队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1师、4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人物评价 1935年6旬,在一座寺庙前,毛泽东高兴地拍着杨勇的肩膀说:“你真是员猛将,在关键时刻有那么一股子虎劲!”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夸赞他“你文武双全,真是个好同志!”文革中,毛泽东在一次电话里对杨勇说:“好你个杨勇!还是像过去那样耿直、刚毅,带着一股虎气。”2007年08月01日,杨小平评价自己的父亲杨勇说:“他是一个完人!无论从军事业务上,还是从作风为人上,都挑不出什么问题。他处处都是在为别人着想,却总是不想着自己。他不好财、不好色,一生中他的眼里只有战争、人民。对于自己受的委屈,他从来不会去多想”。